“秦淮”二字最早出现在唐代刘禹锡的《金陵五题—江令宅》里。经过历朝历代的更替,南京古城就在秦淮河的下游逐渐繁华、兴盛直至发展成现在的模样。
一定海域内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自然系统,具有相对稳定功能并能自我调控的生态单元。
央视网消息:9050米,是正在进行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团队5月21日凌晨创造的观测高度新纪录。此时,距上一次创下浮空艇升空科学观测高度海拔7003米的世界纪录,已经过去3年。
中国的地图文化相当悠久。早在传说时代,地图就是中华祖先的必备之物。中国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画像中分别持有规矩(圆规和直尺),它们都是测量和绘图的工具。河图洛书的神秘传说,左图右史的传统,也说明古人对于地图的深刻认识。
为向社会公众提供权威、准确、统一的地图服务,从源头上减少“问题地图”,促进地理信息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深层次应用,近日,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更新发布了2022版贵州省标准地图。
在近现代以来的农业科学研究中,研究者可以通过土壤地图来辨别各地的土地和物产。1959年《甘肃省榆中县土壤分布图》就是一幅非常典型的县域土壤分布图。
日前,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2021年度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省级节点综合评估结果公布,河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(天地图·河南)再次荣获最高等次的“五星级”省级节点。自开展综合评估以来,河南省已经连续八年获此殊荣。
本图所示苏州城城墙、民居、警署、水泊、街道、寺院、单位等信息极为详细,是研究民国苏州城市的珍贵史料。
在森林生态系统中,有一类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木本植物群落,生长在热带、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,受周期性潮水浸淹,从远处望去,一片片树冠露出水面,形成茂密的“海上森林”。作为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,红树林具有涵养生物、降解污..
近日,在自然资源部组织的全国2021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综合评估中,“天地图·湖南”再获最高等次——“五星”好评!
长江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,滋养着中华文明。
为高效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开放与共享,今年以来,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持续加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“天地图·宁夏”的建设与应用,不断深化“天地图·宁夏”一体化建设成果,积极创新数据处理手段,升级基础支撑模块,实现地理信息服务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化的..
近日,自然资源部公布了2021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(天地图)综合评估结果,“天地图·内蒙古”省级节点以优异成绩获得最高等次“五星级”。
近日,自然资源部公布2021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综合评估报告,“天地图·青海”被评为五星级节点。自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省级节点开展综合评估以来,“天地图·青海”已连续三年获得“五星级”评价。
近日,广东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(“天地图·广东”)在自然资源部2021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省级节点综合评估中,以104分(满分105分)的成绩再创新高,连续四次荣获天地图最高等次“五星级”。
“走廊”一词用来形容连接两个或多个地区便于通行的狭长地带。
本片全程记录了2020年我国最新一次测量珠峰高程的艰辛过程,同时,通过科研人员对珠峰地区冰川和动植物的科考为线索,揭示了这一神秘地区的环境更替与生物演变情况。
本片全程记录了2020年我国最新一次测量珠峰高程的艰辛过程,同时,通过科研人员对珠峰地区冰川和动植物的科考为线索,揭示了这一神秘地区的环境更替与生物演变情况。
近日,在自然资源部组织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1年综合评估中,“天地图·湖北”获评最高等级“五星级”。
近日,自然资源部公布2021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(天地图)综合评估报告,“天地图·江苏”被评为五星级节点,这是自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省级节点开展综合评估以来,江苏省连续第9年获此最高等级评价。
第2集主要内容:60年前,中国登山者第一次登顶珠穆朗玛峰;45年前,中国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布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.13米;15年前,中国又一次重新测量并更新了珠穆朗玛峰高度8844.43米。整数年,在中国传统习惯中有特殊的纪念意义,因此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,也就有了向..
2020年4月,喜马拉雅山脚下,几名测绘队员孤独地行走在高原公路上。在过去的6个月时间里,他们就像一架协同配合的机器,徒步测量了将近1800千米,然而他们测量的真正目标并不是高原公路,而是公路尽头的一座山峰——珠穆朗玛。
首都北京,是史上第一座“双奥”之城
红色潇湘,胜景无边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,助力全省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,省厅组织开展了独具特色、富有成效的“绘红图”活动,在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掀起了“一张红图学党史”的热潮,覆盖影响近2000万人,先后获得中宣部、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重点推介。“红图..
城市是一个“有机生命体”,文化是城市的基因与内核,空间格局则是城市的经脉。
历史地名,是自然与社会变迁的见证,它们承载着地理实体的文化信息,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环境的特有认知和利用方式,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。
河流属于自然实体,上海中心城区历史上也曾是浜河纵横的水网地带,其名称往往留有本地的自然和社会的痕迹。研究这些河流的名称,将有助于我们对上海的认识。
2021年是宁波建城1200年,围绕城市千年发展足迹,贯穿古代、近代、现当代各个时期,我们以城市规划的变迁,探寻宁波城市发展规律。
近日,由北京市委宣传部、市委党史研究室、市文化和旅游局、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联合出品的北京红色旅游地图首次正式发布。地图梳理出了北京268个红色文旅目的地,设计了9条主题游览线路,为人们在京探访学习提供了权威、全面的参考。
近日从聊城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获悉,由该局精心打造的“聊城·红色记忆”电子地图上线以来,受到市民的普遍欢迎。“足不出户就可以参观我市全部红色文化景点,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自然资源人的专业优势,这是我们的初衷。”该局党委书记张玉录说。